指尖的重量
2006年
導演: 潘志遠
因為吳中天,而找出了2006年的這部片
其實從片名涵蓋了整個意涵
加上吳中天的口白,至始至終,都是那麼誠懇,不帶一點煽情 矯情,更多的是真誠和平和
剛開始的時候會疑惑他的平和 太平和
但到結局揭曉時,才會明白那是看透一切,回歸一切的平和
"你相信有上帝嗎?"
"我相信有天堂。"
在吳中天的訪談中,他曾說過,阿力未必相信有上帝,但他相信天堂
就是因為有天堂,他才知道自己在哪---天堂之外的地方。
他知道有天堂,更知道那是自己一輩子也到不了的地方。
所以他希望,他和廖爸,活著如此狼狽模樣的他們仍不忍
看見一個孩子失去,通往天堂的門票。
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而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就像廖爸說的"一旦踏出這一步,可能就再回不去了。"
但他們,如此被人唾棄憎恨鄙視的社會邊緣人,無所不偷,卻在面臨生死時,選擇保護一個萍水相逢的孩子
只因為他們知道,他還小,還握有那張他們永遠失去的門票。
這確實無法不讓人聯想到狄更斯的經典小說 孤雛淚
只不過時空背景換到了21世紀的台灣
片中的小偷,也似乎比狄更斯筆下的小偷,多了些情 多了些義
其實整體故事非常流暢,演員表演也都很精彩,非常
飾演大雨的張洋洋,我怎麼看怎麼眼熟,一查資料才驚覺,他就是楊德昌那部一一裡的洋洋!
從一一到指尖的重量,間隔六年,也難怪我無法在第一時間認出他來
但表演依舊有著一份說不出的真誠
精彩
片名尤其取的特別好
但導演對於影像掌握上的能力似乎還是不夠熟練
最大的問題是在很不充足也不成熟的鏡頭語彙
劇情設定上有些小瑕疵,但我還是對於鏡頭動作 取景角度特別在意
例如,被訓導主任叫去說話的時候
明明用人物位置和取景角度,可以呈現出權力關係的變化
但是一開始設定主任坐著,就也沒有讓他站起來,照理說洋洋服從的時候,應該呈現出主任那刻的權力
或許讓他站起來,把攝影機擺在主任測後方,顯示洋洋被主任的權力掌控
而後洋洋即將反抗時,主任順勢坐下抽根菸,權力關係就可以馬上轉變,也可以暗示洋洋幾秒鐘後的行為
而不是呆版的把攝影機放在一邊,人物上也沒有設計過
實話說,是好的題材,好的演員,好的構想
可以缺乏設計和深思熟慮
怎麼說都還是有點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