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種有點不習慣 有點陌生

卻 

微小而確切的 

幸福

 

 

[當愛來的時候]

2010

張作驥導演

  

 

之前看蝴蝶和忠仔,覺得張作驥某方面像楊德昌,都屬於愛拍"墮落"的導演

悲觀,憤世忌俗,墮落的青春,青春的墮落

但覺得他的故事和影像風格都比楊德昌煽情

尤其蝴蝶最後那幾幕

 

 

 

看到這部覺得充滿了溫暖啊,很滿很滿的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勵志片",只是用殘酷來體現溫暖而已

原來張作驥也能這麼溫暖阿!當時是這麼想的

或許是以女性為主題吧,情感更容易能表達的完整細膩又不太過刻意

 

當然,即使是如此溫暖的一部片,還是少不了墮落,張作驥的永恆作品主軸

(和其他幾部的差別大概是在於有沒有得到救贖吧)

劇本非常好,好在戲劇張力夠,卻又能體現真實

 

除了墮落,張作驥的電影裡也幾乎都會出現的,大概就是淡定的老人,像是一個協調劑,總是在試圖夾緩家庭裡所有衝突。

 

 

 

 

 

我對這樣的場景感到熟悉,一家人一桌吃飯,講話的人總是同時講,沉默的人更沉默,沒有人在聽,沒有人想聽。

只有一個老人試圖維持著秩序

混亂中是那樣的平凡

 

 

其中大媽崩潰的這幕特別特別讓我心疼,那樣一個人啊一直撐著撐著,撐到有一天她沒有力氣了。

 

其實老父親能做的不多,可是還是像安慰小孩一樣的,試圖緩和著女兒的情緒

兩位演員的那種表演


是時間的功勞,那麼真實 那麼那麼 真實,台詞也是,很貼近,很貼近生活 

此時的鏡頭也是,一個遠景,沒有任何運作,沒有煽情的close-up

像路邊監視器一樣的擺放著,像是妳隨意經過一戶家門口瞥見的畫面

  

大媽的崩潰讓這個家近乎崩塌了,然後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一些事情一些過去一些情緒,隨著一家之"柱"的倒下而逐漸被釋放

 

 

 

父母走過的路其實我們兒女又知道多少?他們的責備管教我們又理解多少?

 

我看完這幕之後就一直在想,我們的父母幾乎知道我們所有的大事

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講話,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走路

知道我們有沒有用功讀書,知道我們喜歡吃什麼,知道我們高中的時候有沒有玩社團

知道我們很多很多 大大小小

 

但我們卻對他們的過去知道不多

 

總是這樣,有些最重要的,反而無法從父母口中對孩子說,但是害怕,害怕孩子走了像自己一樣的路,錯的路。 

 

張作驥說,大媽這個角色,是獻給自己的母親的

 

 

 

我最喜歡大媽對來春說的話

"妳以為全家人沒人疼妳沒人惜妳啊? 沒人關心妳? 啊我現在關心妳 妳有接受嗎?"

 

幸福 愛 關心 這些東西都是一直環繞著的
每個人都會有很孤獨很孤獨的時刻
孤獨到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感覺 孤獨卻找不到一個慰藉

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除了自己 沒有人能幫妳解決的問題
甚至      有時候   連自己也都無法解決

能做的就只有順其自然 也就是忍受 那個過程所要承受的痛苦

那個痛苦 也只有自己能承受 沒有人能代替妳去承擔 去忍受

這是每個人所必經的成長 什麼時候上天要妳成長 我們不得而知
也許有人一生都被逼迫著成長再成長 也許有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這種成長
可是當上天的考驗來了 我們可以怨可以恨 但還是必須接受

這就是生活
接受了考驗 忍過了孤獨

然後赫然發現環繞在身邊的 滿滿的滿滿的愛

這個長大 除了變的堅強勇敢懂事....

最重要的是知足 是珍惜


然後妳會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發現自己幸福的時候,發現自己被愛包圍的時候

 

也許會覺得

 

 


有點幸福對不對

可是又有點不習慣

有點不習慣的幸福

但是微小而確切呢



一定是這樣的

 

 



才正要開始吧

才正要開始呢

arrow
arrow

    yehyehyehs0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